找到相关内容390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觉囊派教法史(1)

    很早以前泯灭的微妙而难解的大仙道,使如来经藏格言狮子之巨大声音重新响起。   第四:阿哇达底巴大德,即噶哇扎巴贝,他曾见弥勒佛,彻底舍弃错误之垢而禁戒行。   第五:窘乃喜哇,他是迦湿弥罗人,是到达...自立之物,色身等为外境,为声证贪入之基,自相未成,诸法非实有,真性为空,犹如虚空,胜义圆成法性一切相,恒常没有变化,以此讲说,使徒众依各自的心量知道如何能掌握。这样,谛的安立是佛在三转法轮中逐渐讲述的...

    阿旺·洛追扎巴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947735.html
  • 觉囊派教法史(3)

    舍弃与义无关所诠语,  语叶茂盛圆满语自在,  钝根不证解脱心,  为诸凡夫讲说生议论。  再三商议悲、视美名扬,  不修美誉去行甚深义。  智者著述古代教法史。   胜水尘土凝成八瓣大地,  ...被称为“藏堆嘉波(后藏之王)的命令”,统治藏区。后来,从羊卓万户长丹增弥居旺嘉到顶克达姆等以及,“东西孜”(江孜的白居寺和孜钦寺)服侍达丹丹曲林寺。   (5)在康区壤塘寺,从前法王嘉哇僧格时期,...

    阿旺·洛追扎巴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047737.html
  • 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

    ,所以是非异 的。同时,遍计的永无,如实的根本智和后得智历历显现而发挥 强而有力的作用,所以不能说是非一。总之,三性无论是在染污的现 象界,或清净的世俗谛上,都没有别体,不可分离之法,所以《成唯 ...略论唯识学的三性思想宗承法师  在印度主导大乘佛教思想的有个学派:一是中观学派,以龙树、提 婆的思想为主;研究客观世界,提出八不中道,以悟缘起证入性空为 目的。是唯识学派,以无着及世亲的思想为主...

    宗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148053.html
  •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

    不明内因缘生法之相续不断只如幻因果而生颠倒见,起贪嗔烦恼而生我法执,熏习赖耶,形成习气,同时又造染污业而熏习赖耶,形成有漏业习气,由此种习气于赖耶识中使之形成有漏随业受果,流转三界,不得解脱,故名...勤作笔记、用——学以致用。)故希学人亦应珍重,谨遵笃行。   .本论的结构与内容  (一) 题解  六门谓意乐(求解脱者)、依处(积集胜行资粮)、本依(于住勤修习,即所缘境)、正依(得师资、所缘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0.html
  • 吕秋逸先生年谱

    立论,乃重视因缘种子依。能所异位,功行全珠。一则革新,一则返本,故谓之相反也。说相反而独以性觉为伪者,由西方教义证之,心性本净一义,为佛学本源,性寂乃心性本净之正解(虚妄分别之内证离言性,原非,故...。  1908年 12岁  ——  1911年 15岁 在镇江中学读书(毕业)。  1910年 14岁 先生始读内典,“宣读内典”(1943年4月12日致熊十力信)即指此。  1912年 16岁 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49526.html
  • 果乘诸宗最胜方便之浅见

    ,即见此心,以之修道,则曰道大手印,所谓“本清净心无造作,勿勿舍住本然。未通达者无可修,达者亦无能所修。”又云“不可作意大印中,无少可修故无修,不利无修即胜修,无俱生大乐味,如水注水无味。”这里...所净,也是它的自性,此与本心,无始以来即为助伴,从前未能认识此俱生智则是涅槃,此从本性上不可分别,是为无别。如是故名因位生死涅槃无别。若能契会此远离能所的自心,平等住于明空双运之见,此则承认其...

    空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549869.html
  • 心识与轮回

    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性自我执着和身外有实物的本能性执着,是为俱生人法我执。若是造有漏善业,情况虽可能有所不同,造业者或许不是出自邪见、边见、见见、嗔嫉等烦恼心,但也起码离不了身见、贪、我执,施佛斋僧,是...性情、爱好等的先天差别,都可解释为阿赖耶识中所藏种子的不同。《唯识三十论》颂说:“由诸业习气,习气俱,前异熟既尽,复生余异熟。”因有漏善恶业及其根本我法执的习气种子潜藏于阿赖耶识中,形成必然出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453814.html
  • 清辨“名言中自相有”之看法的探讨

    说唯以空性令(使得)诸法空,非自性空。”〈25〉  这种“依他起之空性以无能为相”的“空”的说法,很明显是瑜伽行派特有的思想,若再参考胜喜(Jaya-nanda)的《入中论注释》之所谓“唯...与宗喀巴的看法,由于清辨太过强调人工语言、专门术语的重要性,而使得“能相”与“所相”的关系过于僵化。固然,清辨在《中观心论》批评瑜伽行派以“无”为“所相”、“无之有”为表彼的“能相”曾说-“若(彼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254802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及其宗派

    能”、“所”,则是遍计所执。   该宗又用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,认为世界现象都由人的第八识即“阿赖耶识”所变现,而前七种识再据以变现外境影像,缘虑执,以为实在。又认为在阿赖耶识中蕴藏着变现世界的...较差的众生渐次说“阿含经”(鹿苑时),《大方等大集经》、《大般若经》,使其由浅入深,转小向大,渐次深悟教理,为渐;在顿、渐中都有秘密和不定教,秘密与不定只是显与隐的区别,同席听讲,各自悟解的教理浅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5356101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1)

    也,其言有者,妄中有空空中有妄也。而彼但以名言之现实无惟计,以尽概乎虚妄分别之义。”为此,法尊法师撰写《驳〈法相辞典序〉》,对照藏文作了说明。   近代太虚大师曾编《慈宗三要》,...。五比丘!舍此边,有中道,成明成智,成就于定,而得自在。趣智趣觉,趣于涅槃,谓八正道。正见乃至正定,是谓为八。”这是以八正道为中道,包括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956515.html